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劉致宏

(左一)前總監、技師、工作人員與進駐藝術家大合照紀念
《魔笛》系列作品:德國白土、法國紅土、棉絮、植物纖維、黃金
Fablab_EKWC數位輔助過程:雕塑造型、數位掃描、接圖縫合、建立圖層與支架、泥漿調和、上機列印
作品經低溫窯燒完成的Terra Sigillata(俗稱土釉),呈現溫潤色澤與土壤質地
晚餐時間:依照傳統習慣,每日由進駐藝術家輪流準備約14人至16人份晚餐料理、風格自由不拘,是每天工作段落重要的交流時光
創作過程(土板接合),工作室一景
創作過程(陶瓷列印),修坏及乾燥
創作過程(模具輔助)、發聲及音準測試
窯燒過程一景:以相同土質收縮比例為考量,同時製作支撐土板、支撐架、隔離劑塗等,乾燥後與作品一同入窯燒製
釉藥室樣品試片:與技師會面討論配製方法、比例、順序與調和原則等

劉致宏

駐村地 荷蘭 / 奧斯特韋克
藝術村 歐洲陶藝中心
駐村創作 魔笛
沙鈴
灰黑之火
檸檬與雪鐵龍
補助年度 2020
個人網站 劉致宏個人網站
劉致宏,生於臺灣新竹,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2010年起舉辦多次個展,地點遍及德國慕尼黑、日本東京、臺灣臺北,也曾在荷蘭、澳洲、南韓等地駐村。劉致宏的作品領域橫跨多元媒材,曾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駐村心得:
荷蘭歐洲陶藝中心(Sundaymorning@EKWC,以下簡稱EKWC)是一陶土藝術實驗基地,建築沿用舊時廠房的劃分,設置工作室、窯坊、陶土庫房、釉藥室、石膏工坊、木工坊、金屬工坊、數位工坊、無塵室等,3個月期間讓駐村藝術家們盡情使用,窯坊更是24小時運作。EKWC駐村體驗與一般不同,藝術家們過著緊密的群體生活,從抵達的那一刻起,無論是否為陶瓷專業,都必須馬上進入創作狀態,並快速擬定時程,包括測試、製做、窯燒等。每間工作室都張貼了進度建議,環環相扣,有如戰鬥營般精實。藝術村還有一群專長各異的技師群,具備釉藥學、製模、金屬/木工、3D繪圖/掃描與多媒體執行等技術,協助藝術家執行創意。東方的陶瓷藝術脈絡源遠流長,韓國、臺灣、中國、日本也都有代表性的機構和流派,期待將來在臺灣也能出現這類全面性的陶瓷駐村聚落。

【駐村作品】
抵達EKWC後,由於空間、設備、環境及疫情等種種變因,我微調了創作計畫,主要聚焦在「土與土地」及「聲音」。我揉合湖岸與河邊採集的砂石礦物,以3D列印打樣翻模,完成了《魔笛》和《沙鈴》。《灰黑之火》則是作為動畫製作的準備,以含鐵黑土與還原燒製技術,完成一系列火焰原型與放大枯葉等物件。《檸檬與雪鐵龍》以檸檬citroen與雪鐵龍汽車的荷蘭文發音Citroën諧音,創造語言詼諧,並採用EKWC的研究成果之一,「土粉沈積密封上色」(terra sigllata),以現代陶瓷材料與技術,復刻出羅馬帝國時期義大利及高盧地區帶有絲滑光澤的上色方式。

作者:劉致宏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