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橋仔頭糖廠藝術村藝術家進駐徵選(視覺藝術)
臺灣 / 高雄市截止日期 2023.05.31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魏澤
● 申請時間/即日起至 2023.06.30(五)上午 11:59:59 截止 ● 下載簡章/https://reurl.cc/8qLNLo ● 徵件網站/https://air-artistvillage.org.tw ● 駐村相關問題請電郵至air@artistvillage.org或來電至 02-23645313分機126 「台北藝術進駐」(Artist-in-Residence Taipei, AIR Taipei)自成立以來,利用橫向連結串聯全球藝術進駐機構,並縱向延伸開放藝術家申請進駐,透過提供國內外藝術家創作與生活的空間及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建立綿密跨國網絡,吸引更多跨領域、跨族群之間的互動交流,豐富在地藝術能量。 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緩兩屆後,今年將重新回歸,「國內進駐計畫」以及「國外來訪計畫」將以臺北市公館水岸旁的歷史聚落「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為據點,提供在熱鬧的都市中遺世而獨立的駐村場域,開放國內外藝術家申請進駐。今年更與台北偶戲館合作,鼓勵國外藝術家來訪探索臺灣偶戲文化與不同可能性,獲選藝術家可獲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與台北偶戲館的創作資源與支持。 同時,為扶植國內藝文專業人才與世界接軌,亦與國外駐村機構進行藝術家交流計畫,開放「國外出訪計畫」申請,獎助機票、住宿與創作空間及創作補助費,延續往年的合作單位,包括日本Tokyo Arts and Space、日本BankArt 1929、泰國國際藝術大學、德國台北慕尼黑交流計畫(慕尼黑文化局、慕尼黑藝術公寓、歌德學院-臺北)、加拿大魁北克交流計畫(加拿大魁北克省藝術與文學委員會、紅地毯電影協會)等進駐機構,提供國內藝術家更多元的交流機會。 即日起開放線上徵件申請,至2023年6月30日(五)上午11:59:59(台北時間)截止報名,期待透過「台北藝術進駐」獎助計畫,活絡文化產業跨界合作與異業結盟,推動臺北市與國際城市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扶植國內外藝文專才生涯發展管道。 詳細徵件資訊請上台北藝術進駐申請網站(https://air-artistvillage.org.tw/)下載簡章與線上申請查詢。
臺灣 / 臺北 東京 橫濱 曼谷 蒙特婁 慕尼黑年度主題:自然,作為一個禮物 ──連結、給予與交換 「禮物」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著特別的功能。不同於一般功能性的需求,禮物總是蘊含著連結彼此(給予者與接收者)的性質,縱使這些被稱為禮物的物件跟一般物件無異。而這種相互交融的關係,在早期的人類生活中亦扮演其社會性的功能,也就是說不限於個人,更多時候是群體之間的一種責任與義務或者說是一種不明自說的契約關係,也蘊含著某種道德與倫理的價值(接受者有回禮的義務與責任),這點在人類學家馬賽爾.牟斯(Marcel Mauss)的著名著作: (The Gift: Forms and Functions of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論禮物——傳統社會的交換形式及其功能》裡有深刻的闡述與並且追溯了原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交流活動,脫離了早期人類社會的以物易物的功能性,而賦予了物件更多人類心理活動的色彩。 我們總有千百個理由餽贈他人禮物(不論是這個理由是感激或愛慕或其他動機),這些物件總是有著餽贈者的心意(動機),簡言之,禮物包含了給予與接受雙方的意識與感受,是讓我們在彼此產生連結的物件。禮物作為一個特殊物件,正是蘊含這層關係而在精神上有某種特殊意義。 把自然視為一個禮物,意即將自然視為一種餽贈之物。這樣的認定,其實是如何思考我們跟自然的關係,並且透過這樣的關係產生連結的一種思考。隨著文明與科技的進步,將自然視為一種資源去掌握與管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意識形態,其態度往往是功利性與工具性的思考模式。然而,這種狀態逐漸出現爭議,伴隨著各種所謂「人類世」的各式環境議題的出現: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生物多樣化等等,我們也逐漸意識到自然作為一個整體性的有機系統(諸如蓋亞假說等等),皆是提醒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跟自然的關係。然而,是否有更進一步的態度去面對自然與我們的關係呢? 如果說上一屆的展覽主題「療癒,作為一個方法」是我們發掘出自然更趨向心靈層面的連結與功能。那麼,這次策展「自然,作為一個禮物」,將是我們將這種關係的思考趨向更加開放的態度,並且將藝術創作的位置擺放在餽贈禮物的行為層次去思考,正如我們對禮物的理解一樣,是建立友善並朝向更加深刻的連結的思考的開端。 徵求內容: 當我們把餽贈禮物這個行為納入思考,所有的事物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面對自然,一方面是我們賴以為生的資源之外,我們應該視為一個禮物,是生態系統不同交換與交織出的環境造就我們現在的生活型態(人只是其中一環);作為接受者,我們應當思考如何回應這樣一份禮物,本次策展即是站在這個層面來思考,我們如何與自然產生深刻的連結。 而關渡平原作為臺北盆地水系的主要出口,本身就是蘊含許多生物活動的濕地,也是保護大台北地區都會安全的滯洪區域。從早期的農業活動到城市發展,工業污染,垃圾危機到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化的衰減等等,關渡平原幾乎是整個環境議題的縮影,然而,透過保留區的成立,我們又將其轉化成一個禮物。所以,生命是透過自然這個禮物來延續與演化的。 而今年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策展主題:「自然,作為一個禮物-連結、給予與交換」則是我們送給關渡平原的一個禮物,並邀請藝術家以藝術創作作品回應主題。 創作目標 創作形式不拘,可為跨領域當代藝術、視覺藝術、裝置藝術等。媒材以運用自然素材優先,創作過程並需要遵守環境友善的原則,創作出得以傳遞棲地營造與生物多樣性價值、關渡周圍生態、鳥類及與人互動之連結,並能觸發生態保育意識的作品。同時作品創作理念及作品表現強調其「藝術性」。 更多資訊:http://www.guandu-natureart.tw/news/487
臺灣城崎國際藝術中心 2024/2025 駐村計畫開放申請,這是一個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創意駐村機構。本次駐村計畫包含兩項評選標準:「給社會的回應」及「批判性創意」。計畫支持藝術家以及計畫,這些計畫批判性地檢視在我們生活中的藝術與社會關係。 我們期待收到具備潛力,表現對於社會不可預知價值的計畫與我們合作。詳情請閱讀申請須知:http://kiac.jp/en/article/1996/
日本 / 兵庫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自108年起辦理「藝術游擊」藝術家駐村活動,在不同的島嶼中,年輕藝術家進駐馬祖生活與創作,就如同游擊戰鬥一般,由藝術家擔任藝術傳播種子,突擊在地文化,也激發自己創作的不同可能性。今年活動邁入第5年,並首次配合連江縣政府主辦之「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辦理,將藝術島之策展主題納入徵選。期望利用駐村,藝術家能體驗在地文化並由異文化刺激反芻創作,實驗與創新;也經由藝術進駐,與在地社區互動並回饋,達到藝文交流。 一、駐村申請資格: (一)對象:限年滿20歲至45歲(西元1977-2002年出生)之本國籍藝術創作者。曾參與108-111年駐村之藝術家不再受理報名。 (二)類別:不限藝術創作類型。 (三)受理申請時間:112年6月5日9:00至6月25日17:00止。 (四)報名方式:僅接受網路報名,申請者請上「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網站(https://www.nhclac.gov.tw)報名,於申請截止前完成檔案上傳與線上申請。 二、駐村執行內容 (一)進駐時間:112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分二梯次進駐,每梯次期間1個月。每人駐村天數至少25日,最多30日,每一位藝術家以單一梯次一地點為限。 (二)預設駐村地點與人數:每梯次徵選5名,共計10名。(連江縣北竿 西莒 東莒) 其他內容詳見徵選簡章(下載請至https://www.nhclac.gov.tw/)
臺灣 / 連江縣農場工作室國際藝術駐村計畫座落在印度一個鄉村地區。藝術家們可以遠離熟悉的環境,在寧靜的藝術中心和美麗的環境中自由創作。農產工作室提供三種工作空間給藝術家在拉賽斯坦鄉村環境中探索他們的藝術與想法,包含室內工作室、戶外空間、農場環境以及安多村。 在這裡,我們鼓勵合作以及實驗。來自不同國家、社會、文化和藝術背景的藝術家建立關係。許多藝術家之間激勵人心的交流與對話在此發生,包含預定的藝術家講座、展示作品等等。 農場工作室國際藝術駐村計畫也推廣及慶祝當地社群的藝術和文化認同,同時將所有人(包含印度即國際嘉賓)走入社區。這樣的跨文化交流拓展每個人的經驗並且促進藝術賞析。 農場工作室國際藝術駐村計畫每年10月到隔年2月間接待藝術家,並且可以同時接待3-8位駐村者。 更多資訊:https://farmingstudio.wordpress.com/art-residency/
印度 / 西羅希Makotaay(港口部落)是花蓮縣最古老的阿美族部落之一。「Makotaay生態藝術村」(Makotaay Eco Art Village)則座落於部落濱海的石梯坪,此地擁有豐富的海蝕地形及多元的潮間帶生態,是族人與自然共存和賴以為生之地。族人在歷經30年重新回歸土地之際,開始推展永續生活的各種面向,形塑了「生態」藝術村的價值。 「Makotaay生態藝術村」自2020年起舉辦藝術創作營 MAW(Makotaay Artists’ Workshop),每年邀集不同文化及領域的藝術家共同生活、平等學習、交流創作,總共接待了40位藝術家駐地交流及串連4個部落共同參與。今年藝術村以「海洋年」為主軸,將邀請藝術家感受大海的脈動及體驗部落的海洋日常,並共同思考、開啟對話進而關懷我們的海洋。 更多資訊:https://forms.gle/YppUDgx3jRYJj2Rn7
臺灣 / 花蓮2023 年至 2024 年卡文迪許藝術科學獎助計畫開放申請。 開放給全球藝術家的獨特合作機會,不受任何特定美學、主題或媒材限制。此計畫包含財務支持。 我們正在尋找勇於冒險的藝術家,他們的實踐與引起共鳴的能力與我們的求知、集體想像及去中心化的信念契合。特別鼓勵沒有與科學家合作或是在科學環境中工作經驗的藝術家申請。 本獎助計畫將會從 2023 年 10 月開始為期一年,包含在劍橋半年到一年的駐村期間,可分為2次造訪。 過去卡文迪許藝術科學獎助計畫獲獎者包含實驗電影製片人 Logan Dandridge,他將對於記憶、非線性時間和黑人經驗的特別興趣代人與物理學家的對話中;目前仍在駐村的藝術家 Ain Bailey 將她對於多聲道聲音、建築聲學和形成個人與群體各種聲音的興趣與物理學家交流。相關經驗分享可參見網站。 https://www.cavendish-artscience.org.uk/open-call/ *卡文迪許藝術科學獎助計畫由英國劍橋大學格頓學院執行,Una Ryan 贊助。
英國 / 劍橋心靈駐村(The Residencia Corazón)的藝術進駐計劃自2006年開始進行。計畫目標在於區域、國家及國際的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個人化及獨立性的交流。交流計畫允許透過專業、嶄新的體驗及美學實踐共同滋長。駐村者/造訪藝術家們喜愛一個律動並且充滿活力的時光塑造他們的作品。他們擁有工作室、生活空間完成他們的計劃。他們也可以在當地社群及文化機構及公眾間建立人脈網絡。
阿根廷 / 拉普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