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心得:
2019年,我前往美國紐約位於布魯克林區的International Studio & Curatorial Program(ISCP)進行五個月的駐村。我設定這次駐村的目的是「他國藝術家交流」、「策展人觀點激盪」及「機構營運人員對話」等實務經驗的討論。
以下歸納幾項駐村心得:
1.透過駐村藝術家了解各國藝術風向。
我藉由參加3月和7月的Open Studio展演和駐村藝術家們建立良好關係。除了和他們討論藝術本身,也聊他們的家鄉,和對於當代藝術或是亞洲的看法,某些作品也納入了我未來展覽規劃的考量。
我也透過ISCP的藝評人訪談管道,和曾經擔任過the New York Film Festival’s artists' film的共同策展人Aily Nash談話,她與我分享在紐約當一名影像策展人的經歷。以及另一位曾經在MoMA素描版畫部門擔任策展人的David Platzker,他目前經營一間結合藝術展覽的獨立書店,我們討論當一個機構策展人與獨立策展人之間的不同和選擇。
2.實際走訪各大機構,吸取優點轉化成為回國營運機構的想法。
ISCP的總監時常帶著駐村藝術家們拜訪各機構,我這次特別留意美術館語音導覽介紹的編輯和錄製,期待語音導覽是一種聲音劇場。這次到機構走訪,現地研究的過程,提供了我許多調整的想法。
3.研究有興趣的藝術家名單,當地拜訪,邀請展覽。
4.參加重要藝術博覽會,參與當下藝術議題討論。
在紐約的五個月,我參加了三場大型藝術博覽會,幫助我了解全球藝術的發展與動態。我也參加紐約各所大學的對外講座,國際性議題的討論,提供我更多元的視野看全球。
在紐約駐村的五個月,讓我收穫良多。與他國策展人或營運人員的交流,從中反芻且轉化成營運機構,甚至成為個人在藝術專業路上推進的養分。在紐約觀察也不僅只有藝術這個項目,和當地人接觸,學習國外生活的步調,發現這五個月非常的充實,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生固有的觀點和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