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丁昶文

丁昶文展覽狀況
丁昶文布展中
丁昶文展覽現場
丁昶文作品細節
丁昶文作品

丁昶文

駐村地 日本 / 札幌
藝術村 北海道札幌藝術進駐計畫
駐村創作 混種文化運動史
補助年度 2013
個人網站 丁昶文個人網站
丁昶文,1979年出生於高雄,2006年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2021年榮獲桃源國際藝術獎首獎、2015年前往韓國首爾衿川藝術空間駐村、2013年前往日本札幌藝術村(Sapporo 2 Project)、2012年於臺北國際藝術村駐村、2010年前往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中心駐村。

駐村心得:

筆者習於處理影像及現成物等混合媒材之空間裝置,近年作品常以特定場域為主,藉以探究當代藝術作為檔案裝置之生成可能,測繪作品所涉及感性物質與歷史之間的連結關係,以此發展屬於個人語境及時代辯證之微觀經驗。

日常生活是ㄧ種流變狀態,隨著空間和時間之運動而變化,其中之變異著實細微難辨,但依循著恆長之探測仍可覺察其微度差異,此差異逐步積累勾畫出我們對生活自身、及其本質上的詮釋想像。透過藝術的語言將創作空間投射到身體實存之場域,以此描繪出一種想像治域,一個介於物理空間和詩性空間之「異質空間」,並得以將之命名彰顯使其獨自開展,呈現日常之中關於物質、內部與物體邊界之細微經驗。

歷史像一面明鏡,它總能讓我們看見自己,對札幌而言,雪的本身即承載歷史,瞭解雪也進而理解人類自身的局限與其可能。歷史即雪的想法,可視為筆者在札幌駐村研究與創作之延伸基礎,而雪的形象也流變成了架構展覽的核心。

如果創作是關於測量歷史和呈現歷史運動的過程,當我們開始定義歷史,並賦予其形象(動態或靜止)、意義(形而上或本質的意義),或任何記錄的形式, 這些舉動都是基於當代藝術存在ㄧ種現象「我們很容易遺忘歷史」,然而藝術產業相信當代藝術需要持續更新,但若要發現新的事物則需要長時間探索,所以重新利用過去的事物,輔以新的方式來處理歷史,此法便形成了當代藝術之濫觴。

基於上述,駐村發表作品《混種文化運動史》嘗試處理地理概念、氣候環境、原始部族或日本近代史中所涉及北海道的檔案,它像是驚奇室一般,將這些議題收藏在展覽的空間,透過現成物、照片與當地居民訪談,將阿伊努文化、昭和文化或安保運動混雜在ㄧ起,藉以「他者之眼」來重新理解物件背後之歷史。我們習於現代博物館的分類方式,它遮蔽了我們對不同歷史的多重想像,隱沒了被排除在主流歷史外的對象,人們的認知被展示的機制與系統影響,筆者之作品則是藉由感性途徑來開展更多可能對其觀看與想像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