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蕭壠文化園區

2022-12-07


位於臺南佳里區,蕭壠文化園區中的蕭壠國際藝術村從 2013 年起營運,期間接待來自 26 個國家,超過 145 位藝術家,是南臺灣重要的國際藝術村。蕭壠國際藝術村近幾年持續受全球藝術家支持,每年收到投遞駐村計畫數量近 400 多件。曾駐村的藝術家也帶著作品到國際舞台,屢獲入圍、得獎肯定。


藝術進駐網邀請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葉澤山局長,分享蕭壠國際藝術村營運特色及駐村招募方式,並訪問曾在此地駐村的 2 位藝術家-吳芊頤、洪鈞元,分享駐村期間對蕭壠國際藝術村的觀察,為有意願到此駐村的藝術工作者,分析其重點特色。


為什麼在蕭壠駐村?
蕭壠吸引駐村者 5 大特色!


一、豐富的文化內涵

荷蘭人 400 多年前在臺南建城後,陸續吸引不同國家的人駐留,當地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蕭壠附近的地區,還可以看到佳里街區日式巴洛克建築及子龍里傳統三合院聚落等,蕭壠園區旁保留廢棄歷史建築構件的文化資產建材銀行,也是提供藝術家重要創作材料及靈感來源。


除此之外,臺南地區居民也時常熱情提供藝術家創作上的協助。藝術家洪鈞元也分享在此駐村創作的經歷,當時便獲得鄰近子龍里里長、里民及北門高中老師同學熱情協助,完成他的作品。


圖說:駐村藝術家洪鈞元於蕭壠文化園區附近子龍里的創作(圖片提供:洪鈞元)。圖說:駐村藝術家洪鈞元於蕭壠文化園區附近子龍里的創作(圖片提供:洪鈞元)。


圖說:駐村藝術家洪鈞元於蕭壠駐村的作品,入選哥本哈根60秒短片節(圖片提供:洪鈞元)。圖說:駐村藝術家洪鈞元於蕭壠駐村的作品,入選哥本哈根60秒短片節(圖片提供:洪鈞元)。


二、遼闊土地以及特色歷史建物

蕭壠文化園區在日治時期是一座新式的糖廠,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佔地13.8公頃的遼闊土地,室內有50坪到70坪不等、挑高3米的空間作為展場使用。室內展場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可讓錄像藝術家呈現作品畫面的張力及細膩度,部份藝術家也選擇在遼闊的戶外空間,呈現大型裝置作品。


藝術家吳芊頤創作更運用蕭壠倉庫建築特色,結合建物具備歷史紋理的風格式樣,量身打造創作設置於廊道牆面及建物玻璃上的作品,讓蕭壠空間透過藝術家視角,凸顯自身的獨特,更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樣貌。


圖說:蕭壠文化園區附近的巴洛克式歷史建築(圖片提供:吳芊頤)。圖說:蕭壠文化園區附近的巴洛克式歷史建築(圖片提供:吳芊頤)。


圖說:藝術家吳芊頤駐村作品「相遇之所」(圖片提供:蕭壠文化園區)。圖說:藝術家吳芊頤駐村作品「相遇之所」(圖片提供:蕭壠文化園區)。


三、豐富經驗的行政和技師

經過 10 年的積累,蕭壠文化園區行政人員已具備協助駐村藝術家的豐富經驗,他們協助國內外藝術家短時間內適應當地環境,並盡一切可能地協助創作工作執行,同時舉辦各種交流活動,引薦藝術家與不同領域創作者合作,也介紹策展人及畫廊經營者,為藝術家拓展人脈及未來發展機會。


在蕭壠的技師也受到藝術家口碑推薦,專業技師經由與藝術家討論,並根據蕭壠的空間特性,協助藝術家打造適合作品的展場裝置,其媲美美術館等級的技術支援,滿足藝術家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讓蕭壠在軟硬體方面都能夠提供藝術家強力應援。


四、無後顧之憂的創作補助

除了技術與行政上的專業支援,上限 9 萬元的創作生活補助、10 萬元的創作材料津貼,更是蕭壠獲得藝術家推薦的重點之一,這樣優渥的經濟補助條件,讓藝術家駐村期間更能專注於創作。此外,蕭壠也會為藝術家們拍攝駐村期間的創作過程及成果紀實,對藝術家們來說,不只是一份駐村的紀念禮物,更是在蕭壠駐村創作過程最完整的紀錄。


五、多元領域以及創作自由

蕭壠每年都會邀請策展人擬定主題,作為來年駐村徵件及策展方向,確認後正式上網公布,並於收到藝術家計畫後,根據藝術家提供的資料,邀請委員及策展人共同評選。送件藝術類型非常多元,早期鎖定視覺藝術,包含裝置藝術、攝影、科技及聲音類型等,近幾年也加入表演藝術類型。


藝術家吳芊頤 2 個駐村作品,位於公共性質的空間:廊道與區隔辦公室及戶外空間的大面玻璃。由於作品具公共性質,一方面藉由透明化的創作過程,與前來園區的民眾互動,居民們可以每天看到作品建構過程,展覽結束後也因為與建築物結合的特性,持續存放在蕭壠展示;另一方面透過發展與地域性結合的創作,累積自身現地創作的經驗。


藝術家洪鈞元也分享,蕭壠不侷限藝術家在特定的工作方式進行創作,藝術家能夠保持本身的創作特質,從自己的創作脈絡出發,在蕭壠的環境中開拓作品,是非常理想的創作環境。


 


延伸閱讀:蕭壠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吳芊頤、洪鈞元、蕭壠文化園區(依姓氏或首字筆劃順序排列)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