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魏澤

2022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IV Part 2

2022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IV Part 2
展期:2022年11月19日—12月30日(週三~週日,2-8 PM)
開幕:2022年11月19日(六)3-6 PM
地點:公館立方(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立方計劃空間非常榮幸與「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於2022年第四度合作,一同呈現多組研究員進駐部落的成果與紀錄,展期自2022年11月19日起,至12月30日止,展覽地點於公館立方,研究員計劃與更多活動訊息請見官網公佈。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自2015年起以駐地借宿為展演基礎,持續邀請當代藝術工作者入住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大同大禮部落——不可能存在任何當代藝術機構的環境——與黑暗部落(臺灣最後一個尚未供電的部落)住民共同生活。在部落住民與當代藝術社群相逢交叉實踐的過程中,迴返、思考並構築一種人與自然關係的想像。
受疫情影響,本應於2021年執行的駐山研究計畫延後了一年發表。2022「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IV Part 2」駐山研究員秦政德、澎奐希 / 澎科萌 / 蔡宛璇 / 澎葉生、羅尹如 / 温思妮、Candy Bird陸續於這兩年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大同大禮部落進行駐山研究,並於年底在立方計劃空間進行駐村結果發表。

▍關於展名
2020年「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IV」以九位部落婦女集體繪畫創作《家族樹:序言》為主題,發表了四件駐山研究計畫成果。其中一位駐山研究員秦政德(阿德)的家族尋根碑計畫因故被暫停,經過幾次與部落長輩及策展團隊協調溝通後,有了新方向…
阿德的《太魯閣「回老家」計劃﹝一﹞:思慕客》是個與部落家庭一起製作家族尋根碑的共同創作計畫。設定在2020年夏天先與Yuri Pasang阿姨家合作,結果在部落傳統領域「思慕客」場勘後,收到許多不支持「回老家」的聲音,經族人示意諮詢部落長輩後,決定暫時先擱置計畫。日後在部落婦女策展團隊與研究員的工作會議中,部落婦女建議協助隨部落遷徙下山至富世村民樂社區的教會設立尋根碑為替代方案,將其豎立在山上離大同部落約三十多分鐘路程的舊址。討論碑文的內容時,婦女耆老Yaya Huwat寫下「1936年 Ka Pnhiyug Prnulan Skadang(大同教會設立於1936年)」,說這樣才完整。

▍關於駐山研究員
秦政德
文化大學美術系學士,為「小草藝術學院」創始成員。長年持續以在臺灣歷史文物中發現的圖像為載體製作明信片。藝術創作方面,發展出極具個人特色的地理學田野工法。他走踏人煙罕至的山徑,以刻碑、運碑及立碑的行動,與土地、歷史、以及山林漫步時靈光乍現的字詞對話。主要展覽有「冷藏摘要」、參與聯展包括「現實秘境」(總體美術館,首爾,韓國,2018)、「2018第九屆韓國釜山雙年展」等、2020臺北雙年展等。

澎奐希 / 澎科萌 / 蔡宛璇 / 澎葉生
澎奐希,八歲,喜歡動物、手作和有遊戲感的事物,說臺法華語,專業小孩。
澎科萌,十一歲,喜歡手作、微縮和有組織感的事物,說臺法華語,專業小孩。
蔡宛璇, 創作媒介從裝置、圖像、錄像和詩文著手。持續進行個人創作的同時,自2004年起與聲音藝術工作者Yannick Dauby 開始合作創作或發展相關計畫,並共同生活 。
澎葉生, 聲音藝術工作者,創作和研究從音樂開始延展。1998年開始田野錄音工作,作品形式多元,十多年來持續在臺灣各地進行錄音與創作發表,透過藝術活動、聲音紀錄及教學行動持續在島嶼探索。

羅尹如
獨立劇場製作人、自由劇場工作者。以製作為本業,偶以其他身份陪伴演出成長。無論在個人生活或工作上,皆注重身體性的實踐過程。長期關注社區型藝術及非典型劇場空間演出,相關重要經歷:臺北藝術節國際共製作品《遙感城市》(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放跑馬拉松)》(澳洲女王特使行動藝術團)、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百分百》(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執行導演,再拒劇團《感傷之旅》、《逝言書》製作人、2019亞洲雙年展《第一個夢》製作統籌等。

温思妮
劇場導演、跨領域藝術家,2015年從柏林回到高雄,重新學習跟臺灣有關的事:修繕老屋、認識地方文史、編織、登山。關注都市發展與人的關係,對於地方的記憶、想像與認同,結合不同藝術形式在非劇場空間或社區中演出。近年來她以土炮的方式做田野,對於人呈現/隱藏的諸多面向非常著迷,沉浸在各種行動者互動產生的網絡中學習。相關經歷:《遙感城市》導演助理、《高雄百分百》(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執行導演、《沿海六個夢》共同創作。2019年亞當計畫「藝術家實驗室」策展小組,《開外掛:東南亞新住民移工生活@高屏》雜誌主編。

Candy Bird
Candy Bird 的藝術早期由街頭塗鴉發跡,作品面向社會性以及邊緣性,詮釋被主流媒體所忽略的價值觀。2018年開始,Candy Bird 聚焦描寫生命的各種面向與狀態,並與自身內在做深度對話。延續塗鴉的交疊概念,其創作手法也轉向多元,不停實踐新的敘事方式,例如與素人文學或是當代舞蹈的合作。當前 Candy Bird 的藝術跨足於繪畫、書寫、表演、公共藝術等。

策展團隊:Bnu Panasg、Chumay Haloshi、Icyang Pasang、Iyeiku Rikaw、Loqip Mulang、Nac Hijiyu、Simat Qurang、Yaya Huwat、Yuri Pasang
主辦:森人
協辦:立方計劃空間
展覽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市文化局

詳細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89388381820476/1289388401820474/?ref=news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