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溼地位在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是臺灣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區之一。目前實際住在成龍村的村民大約有600位,而就讀成龍國小的學生大約有65位(其中約有1/3來自鄰村蚶仔寮聚落)。成龍溼地從前為農地,後因地層下陷、海水倒灌而無法耕作。近年在林務局租地保育下,失落的土地已成為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並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個以探討地層下陷及全球暖化議題的環境學習場域。水產養殖是目前當地居民主要賴以為生的方式。大部份的年青人都外出去找工作了,留下老人家和小孩在村子裡。雖然這裡沒有超級市場、電影院或咖啡廳,但相信這個地方將會帶給駐村藝術家們一個獨特的文化體驗,也讓藝術家們有機會多了解臺灣的一片土地,為他付出行動。
在成龍村,多數居民以傳統魚塭養殖為業,主要飼養文蛤、白蝦和虱目魚。成龍地區的養殖業者通常會將三者混養於一池:以文蛤為主,白蝦和虱目魚則作為協助處理水中藻類及微小生物的工作者,整個魚塭的運作就像一個小型生態系。口湖鄉為臺灣生產文蛤、白蝦、虱目魚、烏魚子以及鰻魚的重要產地,許多居住在成龍的人也會在蚵田工作。林務局、雲林縣政府以及觀樹教育基金會正嘗試在此地推動更「友善環境」(不抽地下水)的養殖方式,期能減緩地層下陷,尋求能讓養殖業者、鳥類及其他野生物共存共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