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村

圖片來源: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環境
寶藏巖 2021 「旅途的風行,可以帶走多少?」蘇菲施密特個站
姚仲涵,光電獸#21-痕跡掃描
位置 臺灣 / 臺北市
創立時間 2001
電話 +886-2-2364-5313 #136
信箱 thav@artistvillage.org
網站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官方網站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Facebook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Instagram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捷運公館站一號出口)
藝術類型 視覺藝術類 , 表演藝術類 , 文學類 , 影視及流行音樂類 , 獨立策展人類 , 博物館類 , 社區營造類 , 工藝類 , 其他類

2001年10月12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北平東路7號原為養護工程處辦公室舊址成立了「臺北國際藝術村」,企圖透過藝術進駐將臺北市閒置空間再利用,把場域規劃為藝術家創作與居住的空間,促進國內外藝術家與在地社群的互動與交流。


2004年起,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營運管理「臺北國際藝術村」,爾後於2008年營運草山國際藝術村(至2012年終止)、2010年10月2日正式接管「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為因應不同據點藝術進駐的相關業務,台北市文化基金會2010年特成立「藝術村營運部」,並以核心業務「台北藝術進駐」(Artist-in-Residence Taipei, AIR Taipei)塑立品牌形象,以創意人才培育和國際交流作為首要任務。


藝術村每年依「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駐市藝術家交流作業要點」及「藝術村駐村作業要點」,推動結合創作與生活的「台北藝術進駐計畫」(Artist-in-Residence Taipei, AIR Taipei),建立起跨越國界的網絡,提供當代文化工作者出訪及駐臺北市的藝術游牧遴選計畫,增加國內外藝文創作人才專業生涯發展機會,讓跨文化、跨領域的藝術能量,相互實驗、撞擊和交融,以活絡文化產業跨界合作與異業結盟,推動臺北市與國內、國際城市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


二十餘年來臺北國際藝術村透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基地,共接待超過五百多位來自40多個國家的藝術創作者進駐,選送交換超過百位的台灣藝術家出訪世界各地住村機構進行異地互訪踏查。2023年末,藝術村其一據點臺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 TAV)配合公辦都更計畫停止營運。然,場域雖消逝,但藝術村核心「藝術進駐」業務仍持續進行不停歇,相關駐村與展演活動除延續於寶藏巖聚落,藝術村扶植與培育創意人才不限縮於場域,望以「台北藝術進駐」(Artist-in-Residence Taipei, AIR Taipei)作為文化交流與孵育創意人才培育平臺,延伸發展多元類型駐村計畫,透過社區、產學合作、藝術家、線上線下等方法,協助當代文化工作者之間的串聯,使其創作力提升、放大藝術能量,以擴大扶植國內外藝術創作人才與維繫國際網絡與文化交流價值。

設備

接待人數 13
工作室 33-46平方公尺(大約10-14坪);個人型工作室

交通

最近機場 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國內機線:臺北松山機場
最近車站 捷運公館站、臺鐵與高鐵臺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