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設立於1949年,軍眷舍名稱原為「信義新村」,屬於空軍後勤單位。園區申請國防部「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計畫通過,於2012年核定為全國13處眷村文化保存計畫之一。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地底下有西元前2000-400年前金屬器時代的中社遺址,分別於西元1997年起進行三次考古發掘,遺址現象包括墓葬及貝塚,出土文化遺物則有陶器、石器等。而地上建築物則可見證歷史,從日治時期設立為海軍宿舍,到國民政府遷臺後成為眷村,住戶依生活所需求往前後左右(甚或向上)增建,因此園區除了可見日治時期的木構宿舍樣貌,更可看見眷村居民擴建後的豐富建築型態。
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為延續眷村的「生活」場域脈絡,有了以「眷村+藝術+遺址」三大特色主軸的經營計畫,此計畫分別以三期進行,第一期及第二期設立工藝文創與眷村文化保存基地;第三期規劃陶藝區、繪本故事園區、環境劇場及遺址展示;第四期成立國際藝術聚落,提供國內外藝術家進駐創作或住宿的空間,設置藝術展演區、藝術廊道、工作室及工坊、交流會館等。
臺中市政府辦理的「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聚落」計畫,期透過藝術聚落營運,搭建國內藝術家之藝術文化交流平臺與場域,藉此扶植臺中與全國藝術文化之人才,因地發展、延續、開展,與獨有「藝術後勤場域」交相影響、對話,激盪出不同層次的歷史與空間記憶。
駐村空間為園區之42戶區西側房舍,屬舊式的連棟房舍,工作室特別依照原有建築配置還原舊有樣貌,原有入口的門樓也受到增建的原因被包覆在建築物內,形成特有的入口樣式。駐村計畫2020年起開始邀請國內外藝術家或團體進駐創作,同時間可接待5名藝術家(或團體),提供駐村者創作材料費。
駐村計劃最近期以「眷」為徵選創作主題,為延續園區手工技藝的歷史背景並加以發展(因原屬於空軍後勤單位,居民多為發動機製造廠與降落傘修製廠的員工,擁有專業的修製與縫補技能),以「當代藝術/工藝/動力藝術」等,做為主要媒材及形式介入空間,豐富園區的歷史縱深與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