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以來常藉以現成物進行複合創作,這些現成的生活素材在創作者的任意拚湊、組合下,轉化後呈現出有別於粗糙、生冷的物質原性,並微妙地注入濃厚複雜的心理元素,作品往往因此產生溫度,富有詩意。歷年參與多次國際藝術家駐村以及交換計畫於英國、埃及、法國、臺灣等地,包括2004年任二十號倉庫第四屆駐站藝術家;2005年獲臺北國際藝術村補助,出訪The Townhouse Gallery(開羅/埃及);2007年獲文化部補助,前往法國西帖藝術中心駐村;2013獲臺北國際藝術村補助,前往韓國高陽Goyang Art Studio駐村。
駐村心得:
過去以來常藉以現成物進行複合創作。這些現成的生活素材在我的任意拚湊、組合下,轉化後呈現出有別於粗糙、生冷的物質原性,並微妙地注入濃厚複雜的心理元素,作品往往因此產生溫度,富有詩意。
我的歷年作品多以觀念出發,藉由材質本身的語彙去呈現生活中經常被忽略之感性片段,其中大型空間裝置作品多以日常生活空間為場景,並融入自身與社會之具有時間性之事件,努力揭示一種取自於經驗中強大的斷裂、毀棄以及微弱的蒐集。我盡可能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尋找人性、物性醜態下的殘存美感,這美是來自於自然法則的毀落、消耗後的殘狀,或是來自暴力後的痕跡,我善於抽象化一日常生活的記憶片段,在具形與意之間牽引出個人之於荒謬現實的多重矛盾關係。
對於一個當代藝術家而言,不同時間、空間的生活體驗是增加創作經驗與知識最好的機會,關於異地的駐地創作,在面對不同人事物的衝擊、交流,勢必能產生有別過去思考。過去的幾年間我因為多次的國際交流計畫往返於各地體會了不同的生活經驗,自然也反映在我歷年的創作中,2008年於巴黎西帖藝術村Cité International des Arts的國際駐村計畫中,異地的生活環境改變了我觀照藝術與創作生活的關係,讓我有機會從日常的蒐集中誘發物質與精神的質量美感。國際駐村創作開拓了個人更多元的創作視野,諸多的生活養分也一直令我受用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