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許雁婷

許雁婷作品展覽照片
許雁婷展覽照片
許雁婷作品
許雁婷展覽

許雁婷

駐村地 法國 / 巴黎
藝術村 西帖國際藝術村
駐村創作 聲音小說計劃;《夜 La Nuit》&《一地 Un Lieu》聲音及影像裝置(與影像創作者陳繪彌合作),於2014/6開放工作室播放
補助年度 2013
個人網站 許雁婷個人網站
許雁婷,創作主要關注聲音蘊涵的文化脈絡與紋理,以及聲音之於周遭世界另一種角度的體認,作品常映照聲音與環境、個人/集體記憶或內在情緒的關係。常以田野錄音為主要素材,混合電子和物件聲響,擺盪在錄音聲音與物件的紀錄及虛構、敘事及想像特質間。作品形式豐富,有聲音紀錄片、音景作曲、電子原音音樂、裝置、表演等,另也從事舞蹈劇場及影像聲音設計/配樂。

作品常於國內外展出,包括:臺東美術館《漫漫》聲音裝置展覽(2020)、台北國際藝術村《照映》(2019)、美國紐約 Lightning Whelk聯展《幻象I》(2018)。2018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水上樂園》聲音紀錄片。聲音演出有失聲祭、2019《歸屬》澳洲伯斯當代藝術中心(PICA)、2018臺北藝術節《噪集》(2018 Asian Meeting Festival)等。與同根生樂團合作創作專輯「同根生」入圍2018年金音創作獎。與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合作「光音」計畫獲2021日本富山國際玻璃藝術獎銀賞。


駐村心得:

目前的藝術駐村大致分為三種:目標導向極短型駐村(一個月以內)、短期駐村(二至三個月)、長期駐村(三個月以上至一年)。我的經驗是極短型駐村型態比較類同於委託創作,對駐村者而言雖然也能體驗一個地方並適度給予反饋,但時間太短,認識與回饋都十分有限。

西帖國際藝術村相對長期,且工作室與住處合一的駐村型態,提供的是各自安心創作的空間,為期近半年的駐村,因為讓人有要在此地生活的意識,在創作之前,會試著先開始構劃如何在這好好生活下去。於是透過嘗試生活,能從實際生活裡認識一個城市,從居住的角度看待一個地方。試著認識各種制度、教育、政策、生活環境與人的種種,造就此國此城文化特質的背景脈絡,這些認識是必要的。另外,因為駐村時間較長,從第一個月到第五、六個月,面對新環境的心態、關注焦點與創作思考都有一些不同,這是有趣的察覺,也是駐村以外,在日常生活壓力與工作之中一邊創作的日子裡,可能較難以察覺的自己。駐村至後半段,感覺到感官與細胞是更開放的,可以更敏銳發掘細微的事物,更敏感於其他藝術創作的傳達,包含與人、與創作素材的互動也能有更深層的聆聽和回應,是此次駐村帶給我很大的助益。

就聲音藝術而言,法國各種聲音計畫、平台與規模不一的表演、展覽空間持續發生,更有龐大的聲音藝術及當代音樂、實驗音樂資源,都值得挖掘深究個過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同期臺灣駐村藝術家專長領域各異,能彼此引薦不一樣的經驗,並發覺不同的觀看角度,在藝術活動爆炸密集的巴黎,尤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