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林其蔚

林其蔚作品
林其蔚作品細節

林其蔚

駐村地 法國 / 巴黎
藝術村 西帖國際藝術村
駐村創作 live of life 聯展
補助年度 2006
林其蔚,1971年生於臺灣臺北,1992年加入「零與聲音解放組織」(1992-2000),2002年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le Fresnoy)畢業。除了在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中心駐村之外,也曾在印度德里KHOJ藝術村進行聲音計畫。2013年以「磁帶音樂-聲音社會測量」參加紐約電子藝術節-迭走迷宮展。

駐村心得:磁帶音樂–以聲音為媒介之社會測量計劃:

一條長長的導帶將觀眾群分割為螺旋形,觀眾在未經告知遊戲規則的狀況下,循順時鐘方向傳送著帶子,各隨其意地或誦或唱出其上不具意義之字母音節組合。在重疊反複的朗讀下,形成了轟轟然的音團;此一音團由弱而強,緩慢、有機、不間斷地持續發展著。



磁帶音樂所有的參與者都是演出者,在此一實驗狀態中,觀眾的任何臨場反應皆被接受為演出之一部份,而群體互動所形成的聲音風景,形成此一集體狀態之聲音雕塑呈現,或著說,以聲音為媒介之社群狀態測量。



磁帶音樂之靈感來自於二十世紀初達達與未來主義者之聲音詩表演,以及尚.賈克.樂貝爾的”複音節”,在機械原理上挪用了磁帶機/讀孔機之原型,在聲音構成上挪用了微粒合成之理論。在聲音表現上則以國語之四聲韻為和聲基礎(如四人同時分別念誦,衣、宜、以、意四音時,所形成的自然和聲),其羅馬拼音版以中文發音為基礎音譯而成。



以聲音為媒介之社會測量計劃之中,聲音在極度的個人表現與泛然從眾之間成形。由同一條帶子在不同團體測試中所發出的迥異聲響,可以形塑出各種空間與社群截然不同的互動模式。”



在巴黎駐村是我在巴黎市待得最久的一次,除了認識城市、參與藝文活動之外,由於當時攜眷同行,對於我的太太、小孩而言,也提供了他們瞭解歐洲文化的機會,對於他們理解我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有著非常正面且全面的長期影響,減少了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誤解與磨擦,這一點幾乎可說對我的創作生涯起了決定性的影響。此外當時巴文中心主任與工作人員提供了非常好的協助,我們與當時中心主任也有非常好的交流,特別在Antonin Artaud 的問題上,這一點也非常難得。另外駐瑞典文化辦事處也提供了協助,在策展人呂岱如的組織下,我在瑞典做了一場非常成功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