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黃欣怡

黃欣怡工作室
黃欣怡展覽
黃欣怡作品
黃欣怡照片
黃欣怡房間

黃欣怡

駐村地 捷克 / 契斯基克淪洛夫
藝術村 席勒藝術中心
駐村創作 <這裡到那邊> 聯展 數位影像作品 3,2,1
補助年度 2006
黃欣怡,1976年出生,2003年畢業於臺南藝術學院音像動畫研究所碩士(M.F.A.),現任東森電視亞洲衛視編導。於2006年前往捷克-席勒美術館駐村。

駐村心得:

美術中心配置給臺灣藝術家的工作室與公寓是相連一起的樓中樓,樓上的工作室空間寬敞,但對於我個人而言卻是些許的高度不夠,原本預計我的作品是拍STOP-MOTION 短片,最後在缺乏硬體的支援下只得作罷,其間試了幾些方式都不甚理想,專業燈具與燈架的缺乏是我先前沒有考量到的部分,樂觀的以為多盞檯燈是足以替代的,雖然小型場景已經大致備妥但最後終究放棄,以另外的表現形式呈現。



選擇與保留,取與捨,一直是創作上要面對的;身處陌生的國度,流浪的開始,人與人的溝通究竟依憑為何,一來一往之間,言語的表達使用皆非彼此的母語,過程中間會激撞出什麼無從得知,理解與誤解,似懂與非懂,正面與負面,雜訊干擾,符號太多,這是我在異地的觀察和刺激,混合思索交融,是跳脫生活在臺灣的常軌之外,狀態非常態。



與我同時期進駐藝術村的藝術家,有來自德國、奧地利與捷克地主國,他們進駐期間大多為一個月,北奧地利來的藝術家則多為四個月;期間我們相互認識並賞析彼此的作品,我們來自不同地域的生長背景,不同的學習過程與經歷,有著不同的觀看角度,各自表述,不同的聲音激撞出火花不斷,這樣面對面的接收與回饋是無可取代的寶貴經驗。然而,就我在地的觀察,不約而同的我們這幾位藝術家多會在這段駐村期間所創作的作品中摻入當地元素,異地的刺激,集合匯入,連結所在位置意義上的愛憎,記憶裡刻劃深淺。



我非常感謝文化部提供這個國際性的藝術交流機會,藉此與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們進行對話討論,其間認識的異國朋友都是我珍貴的友誼;此外,席勒美術中心的總監Jirmusova 女士及工作人員都十分的熱心與和善,總是幫我處理繁瑣雜事及盡力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讓我身處異鄉的三個月都愉快且自在,真的希望有機會能夠再次造訪。可惜的是,他國藝術家大部分只駐村一個月,每每剛熟捻起來後就是與他們說再見的時候,甚感可惜,我建議若有美術中心安排每周一次的小型聚會,將會讓彼此間有更深入的認識,了解東西方不同的想法、行徑與關看議題,有機會對於作品聽取不同的意見。



在捷克境內,不管大城小鎮不難發現有很多藝廊,公立美術館或私人商業空間,常常隱匿在小巷中,不起眼卻獨自散發其光芒,契斯基克倫洛夫市(Cesky Krumlov)是離首都布拉格三個小時車程的南方城市,雖說是小鎮但還是有幾間很不錯的藝術空間及城堡內的藝廊,如果能夠在席勒美術中心的安排之下進行導覽與介紹,我相信更加能體會在地的藝術環境,相互參考彼此型態與模式,畢竟藝術不應該是關起房門,應該讓藝術成為一個動詞,推向生活。



在這段期間,我的作品雖沒有延續過去的創作型態,卻從此有了分支,匯留出未循常模的另一面貌,是我個人收獲之一,對創作的無限增值,凡事對我而言都是新鮮有趣,保有高度的興趣,生活大不同。追索國際級的藝術對話,零距離的視覺接觸,傳遞人與藝術之間就在這橫向的交流中,極其興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