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楊乃璇

楊乃璇於巴黎駐村期間(攝影:蕭景宇 HSIAO Ching-Yu)
「週一學校」第三季於華山新生橋下,田采薇(TIEN Tsai-Wei)老師上課實景(攝影:黃裕閔 HUANG Yu-Ming)
第一屆戰鬥果醬於國家兩廳院(攝影:陳藝堂 Etang CHEN)
德國FOKUS TAIWAN showcase演出《en forme》
德國FOKUS TAIWAN演出,與謝志偉大使(右三)合影
與德國當地民眾的身體工作坊交流
參與旅德林擎天(LIN Ching-Tein)導演作品《時間的皺摺》演出(Zeitfaltung)
訪談巴黎街舞專門學校Juste Debout創辦人Bruce Ykanji(右二)
於巴黎國際學校École Jeannine Manuel授課
臺灣交通部觀光署委託演出

楊乃璇

駐村地 法國 / 巴黎
藝術村 西帖國際藝術村
補助年度 2020
楊乃璇,編舞家,現任小事製作(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藝術總監。2022-2023年法國西帖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2021-2022年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

【近期重要個人創作】
2023|《Je suis en forme》(我的老派,我的派對)雲門劇場世界巡迴第一站、《en forme》德國邦立達姆城歌劇院藝術節FOKUS TAIWAN邀演作品。
2022|《Je suis en forme》(我的老派,我的派對)臺中國家歌劇院發表駐館作品。
2021|《五虎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線上展演,並擔任總統文化獎開幕演出嘉賓。

【動作設計與交流合作】
吳青峰《太空備忘記》、瘦子《她沒在看我》、劇場導演王嘉明與明華園天團作品《無題島:孽種與魔法師》、服裝設計師莊哲瑋《宇宙的徵兆》。

【表演參與】
《親愛的人生》莎妹劇團王嘉明導演作品,並在臺灣、法國、德國等地巡演。
2024|《萊比錫的⼀天》德國萊比錫蓋瑟之家年度製作,林擎天行為音樂會導演作品。
2023|《時間的摺痕》旅德藝術家林擎天行為音樂會導演作品。

駐村心得:
小事製作極重視與觀眾關係的緊密連結。而我們身為藝術工作者該如何盡社會責任,努力成為藝術文化機構和民眾之間的橋樑,是我身為舞團小事製作(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藝術總監與團隊持續關心的「最要的小事」。

於是,2016年小事製作在臺灣的公共場域中,成立了人人都可以參與的肢體街頭共學「週一學校」(MONDAY SCHOOL),陸續有來自歐陸策展單位,如:巴黎龐畢度中心(LE CENTRE POMPIDOU)、巴賽隆納花市劇院(Mercat de les Flors)、保加利亞ONE DANCE WEEK的策展人和藝術總監等,都曾來到臺北街頭參觀市民於小事製作「週一學校」的上課實況。自2019年起,我們延伸週一學校「藝術屬於人人」的精神(Art is for everyone),舉辦多元且跨領域、不限風格的舞蹈比賽《戰鬥果醬》(Own Your Style - Battle Jam),並連續三年受邀至國家兩廳院,成為臺灣國際藝術節(TIFA)系列活動。

在西帖國際藝術村駐村期間,我與堅豪(CHANG Chien-Hao)曾赴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朝聖,於巴黎邀請西帖駐村藝術家們參與身體工作坊與創作交流,亦展開和歐洲舞者合作的短篇小品《en forme》,參與了在德國萊比錫由林擎天導演的行為音樂會演出「時間的摺痕」。而後與法國巴黎著名街舞學校Juste Debout School校內學生合作,開設了六場身體創作工具工作坊(Body exploring workshop for professional hip hop dancer),以臺灣創作經驗轉換為肢體探索課程,提供給在校學生、專業表演者與我們的交流機會。期間非常榮幸地訪談到有街舞奧運美譽的Juste Debout大賽創辦人Bruce Ykanji,透過與他的深度對話了解未來街舞趨勢、舞蹈教育、商業與藝術合作經驗分享,以及國際交流。

駐村後期,我們受邀至巴黎國際學校École Jeannine Manuel擔任駐校藝術家,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身體工作坊;也為臺灣交通部觀光署設計舞蹈創作小品,一起與吳志中大使接待外賓,展現臺灣人熱情的待客之道。透過以上與當地各單位的交流與合作關係的建立,積極奠定小事製作未來兩年國際合作的基礎。

駐村期間除了學習之外,對我來說更背負著國民外交的責任;因為在與他國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國與國之間都是彼此的觀眾。在我個人的觀察中,臺灣當代藝術家們的美學涵養與藝術視野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加上臺灣以小國小民,同時也是好國好民的民主多元價值,與開放包容等文化特質,我認為我們可以更有自信地去翻轉過去世界眼中的臺灣印象。臺灣的國際情勢命運充滿著多變與磨難,但藝術和文化應當在當代歷史的洪流之中,持續為自己發聲、與他國對話與交流,建立更多民間社群(community)網絡,不間斷地加深文化和藝術影響力與發揮臺灣軟實力,因為這就是展現藝術家社會責任的方式之一,而世界就是臺灣的觀眾。

作者:楊乃璇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