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心得:
駐村期間我觀賞到比利時視覺藝術家Miet Warlop的創作,從此我的表演長出新的路徑。當音樂家表現內容不再只限於單向的聲音貢獻,而是從視覺上延伸出身體的表演性,以及探索在空間中的更多行為可能。我開始思考「音樂家與樂器之間」與「藝術家與樂器之間」這當中的身份轉換,以及我的意識與整個表演場域的連結關係,我希望能透過表演的方式找到答案。
西帖國際藝術村的建築緊鄰相當特別,我串連了6位藝術家的studio創作出《When the sound becomes an invitation》。這個作品是以聲音做為一個邀請,我穿梭在一棟又一棟、一層又一層、住著幾百人的「家」之間演奏,以笙音不間斷的方式一邊吹奏一邊行走,攀爬樓梯、出現在窗戶邊,以聲音做為信號遊走在地面及建築裡,欲傳達「當看不見時,並不代表不存在」,同時也回應Covid-19疫情當下,人們無法踏出家門時,倚靠在窗邊溝通、合唱,窗戶成為鏡框式舞台及唯一與外界的連結等當下處境。
我在西帖期間結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與藝術家,與他們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欣賞不同文化之間,在創作的思考層次與表達方法的多元樣貌。最寶貴地莫過於我參加了法國長笛音樂家/肢體表演者Elsa Marquet Lienhart、法國教育家及肢體表演者Yves Marc、法國編舞家及教育家Denise Namura 和 Michael Bugdahn,他們各自專為音樂家設計的身體訓練課程,讓我在音樂與動作之間有更科學的學習方式。
非常感謝文化部給予我看見更寬廣的世界及發現自己擁有不同樣貌的機會,無時無刻的反思並尋找自我的突破點,會是一趟漫長且需要恆毅力的必經之路,我很幸運能有這樣一個開始。
作者:李俐錦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