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劉佩雯

劉佩雯作品
劉佩雯展覽海報
劉佩雯工作室
劉佩雯作品細節

劉佩雯

駐村地 法國 / 巴黎
藝術村 西帖國際藝術村
補助年度 2006
個人網站 劉佩雯個人網站
劉佩雯,聲音藝術家,也擔任電子藝術、數位藝術策展人、實驗性教育的協調人。她以臺灣和瑞士為基地,試圖建構出開放文化社群的概念。身為一位聲音藝術家,佩雯以音樂創作作為其藝術表現,常用電子音樂、環境聲音、以及與當地音景產生共鳴與對話的即興演奏。她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實驗性的計畫,試圖在聲音和視覺中間,進行語彙交換。

駐村心得:

我一直以來嘗試着不同的數位創作領域,但自1999年以來,最專注於聲音藝術、幻聽和錄像。我的作品受新達達主義、自由爵士、前衛電子音樂家、和極簡主義畫家/作曲家的影響,並曾為許多電台、動畫、舞蹈、戲劇編曲。作為一個聲響藝術家,我記錄著許多自然現象、人類活動和細碎 交談的成像。漸漸地,無論是有意識、亦或無意識地建構出一個關於記憶的聲音檔案庫。我經常運用實地錄製的聲響,作為編曲的子元素,並以即興的方式表演呈現,聲音裝置也成為了我將非物質化的成分物質化的實驗。



聲音這個'媒材’在本質上擁有不同面向的脆弱感,受麥克風錄音操作方式而產生細微的不同。有時候,我會讓聲音單純地透過錄音裝置顯現出最純淨的面貌。因為 生活中很少有真正安靜的時刻,我的經驗告訴我要仔細地傾聽隱藏在環境中的聲音、仔細傾聽隱藏在聲音表象背後的聲響,因而找到細微、交織的 動態聲響表現。一邊編曲、一邊和聲音交流是一個多重面向的探索過程,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困難的是思考錄音者是否已成為並改變當下的種種變因。



在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駐村的經驗對我的創作發展有正面的影響力,巴黎是個忙碌的藝文交匯點,當前最新的音樂、數位、電子表演,傳統、實驗音樂,以及豐富的世界音樂和藝術都匯集於此。在將近一年的駐村時段中,我致力於聆聽、觀察各種不同的音樂會和表演,也與許許多多藝術工作者討論、交流。種種經驗挑戰了我對'藝術創作’的定義、也拓寬了我的視野。從此之後,我更注重自己在社會上作為一位藝術家的身份,更重新思考聲響藝術家應如何轉換社會關注的力量、如何結合公眾領域和私人領域的聲音、如何處理同時俱有美感價值和實用價值的聲音表象,闡述與其可能的連結;也就是說,如何在聲音穿梭的不同領域中找到制衡點,藉由“另一個音景”聆聽由私人的記憶形成的集體的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