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蔡坤霖

蔡坤霖與藝術家
蔡坤霖展覽空間
藝術家合照
蔡坤霖展覽照片
蔡坤霖展覽

蔡坤霖

駐村地 美國 / 洛杉磯
藝術村 18街藝術中心
駐村創作 (資料素材收集)
補助年度 2012
個人網站 蔡坤霖個人網站
蔡坤霖,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媒體藝術組。2012年美國洛杉磯18th Street Arts Center 駐村藝術家、2010年日本橫濱Koganecho駐地藝術家、2010年板橋435國際藝術村第五屆駐村藝術家、2005年臺中20號倉庫第六屆駐村藝術家。

創作理念:

我的作品在於提供一種感官媒介給觀眾來產生出新的感知經驗,所以我的作品常以視聽覺並行的方式來呈現,而視聽覺作為引發身體動態的動因,從而形塑出一種新的身體感知經驗;另外,我也認為人對於世界的認知是來自於個人的經驗受器 (感官)的總合,才可以得出世界之於自我的認識,所以在創作上總是需要在設置地點進行調查 (可能包括風向/ 陽光/ 聲音/ 居民活動習慣/ 地方特色產業等等)然後透過這些認識與調查才可能創作出一個適切的作品,並希望經由作品們不斷的提供新的感知經驗給觀眾,並透過觀眾的參與來達成對世界認知的刻板印象的改變。

駐村心得:



透過語言的交談以及生活的過程去了解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民族性是我在各地駐村非常重要的功課,事實上很多因文化造成的衝突不太需要去提問以求解答,只需要在生活中仔細地品嘗對方的用詞遣字與身體表現,大概就可以了解是甚麼造成一個民族的特殊性,我再透過這樣的觀察體驗從中提煉出我需要的元素以便置入我原有的作品脈絡中。



至於眾所矚目的人際網絡的拓展,坦白說,在美國的任何一個藝術村裡,沒有太多美國人會在意一個小島國的藝術是怎樣,更何況他們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到底誰是中國都搞不清楚,怎麼有時間再去理解「臺灣」?事實上根據18街藝術中心的策展人跟我敘述的,10月將會帶領一群年輕的洛杉磯藝術家前往法國參展,以藉此對歐陸展示美西的藝術,也就是說想藉此讓歐洲知道美國的藝術不是只有東岸的紐約。



想必大家也可以了解,就連泱泱大國的美國境內也區分著東與西的藝術圈,更遑論我們在島國上吵著臺北與南部的藝術資源分配問題,而且也可以看的出來,美國依然是面朝歐陸的,他們並不是那麼重視「臺灣」藝術,這裡只是陳述事實,然而在面對歐陸的態度上卻跟我們有著非常大的不同,美西洛杉磯的藝術圈為了讓別人看的見他們,他們先推選出原創於美西的藝術創作內容與技術(藝術家),然後再透過文字論述去做歷史脈絡上的整合嫁接(藝評家/策展人),並且這兩造之間有著頻繁的討論,最終再將結果帶出國去展示,秀出何謂美西洛杉磯的藝術,接著才是重點,他們會持續讓這些藝術家在國際上有曝光機會,他說這樣才會讓國際真正的去了解美西現當代的藝術是甚麼。



反觀我們總是出口轉內銷,也就是說我們的藝術是在某種國際藝術觀的認同範疇內進行的,我們無法自我生產與自我認同,所以在國際上就沒有所謂的「臺灣藝術」,我們永遠都只能是「淡水河曼哈頓」、「大臺南京都」,沒有這些外國文化景觀的加持我們似乎無法想像自身的文化景象,而且我們總是出去秀一下然後就在島內孤芳自賞,在沒有持續長遠的文化輸出規劃下,相對的我們也不過是在自我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