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宗昀
賴宗昀
駐村地 | 西班牙 / 巴塞隆納 |
---|---|
藝術村 | 昂格中心 |
補助年度 | 2020 |
2019年策劃「亞熱帶振盪-失聲祭歐洲巡迴演出」。2018年於倫敦Somerset House Studio策劃倫敦「失聲祭」,2017年受邀於兩廳院30週年紀念活動《眾聲之所》戶外公演,並曾在西班牙巴塞隆納Transonic、JOLT臺北澳洲聲響連線演出、日本東京Super Deluxe、上海NOISHANGHAI、香港藝術中心Sonic Anchor等國際演出。作品曾獲2015年臺北美術獎入選、2015年全國美術展新媒體藝術類首獎,入選台灣國際錄像藝術節及高雄電影節短片單元等。
駐村心得:
本次進駐Hangar.org(以下稱昂格)藝術村位於巴塞隆納偏北的Poblenou區域,此區域原為紡織業廠房,1996年廠房廢棄後,由藝術單位進駐形成藝術空間。同時進駐的藝術單位多來自不同的領域,類型涵蓋範圍相當廣泛。駐村空間有共用廚房,24小時自由進出工作室,使得藝術家之間的交流頻繁且容易。昂格在硬體方面雖說並非特別精良,也能算是應有盡有,足以因應不同創作類型藝術家之基本工作所需設備及空間。工作人員分工明確,每週一中午總體會議上會詳細說明,有疑問或需協助事項需事前透過email進行預約。
昂格在橫向連結有著豐富的資源,能針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巴塞隆納當地各種單位,尋求合適的溝通管道與連結,進而發生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筆者進駐前即去信詢問,是否能協助尋求在當地有關實驗聲響演出的可能,昂格人員馬上介紹認識當地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巴塞隆納模組合成器日」主辦方,進而建立起聯繫,並獲得現場演出的機會。
在駐村的第一個月,昂格舉辦了每年一度的開放工作室活動Hangar Obert(以下稱打開昂格),活動一連舉辦兩天,是以交流為主的文化場景。除了開放藝術家工作室外,還策劃了各式現場表演及小型展覽。活動促進民眾了解昂格每年的藝術進駐規劃,也讓進駐藝術家有更多的機會建立起不同的連結。
筆者發現昂格在選擇同一時期進駐的藝術家類型時,似乎是有意識地挑選不過度重複的類型,試圖盡可能拓寬進駐藝術家的創作光譜。不管是從文學、織品、雕塑、電影、觀念、繪畫、裝置、聲音到網路藝術等都有。但要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交流就必須付出更多主動的熱情,以及克服語言的障礙。當地藝術家大多使用加泰隆尼亞語,若非雙方都能用英語流暢地溝通,很難再更進一步的交流。
此外,昂格也會不定期規劃、開放讓重要藝術組織參訪的活動。例如十月有一場由歐洲藏家及藝廊所發起的「SWAB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覽會」,其主要成員及藏家來訪。昂格安排所有進駐藝術家分別與之交流,讓SWAB認識昂格,同時也幫助進駐藝術家有機會與潛在合作的藝廊與藏家認識。
總結藝術駐村的經驗,了解到巴塞隆納是座對藝術充滿包容、鼓勵創新事物的城市。在適應了生活環境的步調及不同的工作模式後,更能理解當地藝術生態是如何持續的被創造,如何將各個層面的生命狀態反應在藝術創作上。
【創作發表】
筆者在進駐期間,主要創作及發表兩個不同的藝術計畫。第一個是延續近年透過AI機器學習所發展出的《The Ancestors先祖》臺灣原民文面臉譜計畫,駐村期間將該計畫發展成為一件音像藝術(Audio Visuals)即時演出的作品,並於打開昂格時展示,也於巴塞隆納模組日(Modular Day Barcelona)做現場的音像演出。
第二個計畫,是於此次駐村最主要的對外公開發表展演《Paratext No.66》上首次發表,與臺灣藝術家黃雅農共同合作的實驗聲響作品《Reverberation》,這是一件由傳統國樂樂器與電子合成器,結合肢體與現場環境空間的一個演出計畫,共同詮釋在巴賽隆納城市探索的過程。
作者:賴宗昀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