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塔菲藝術學院(以下簡稱聖塔菲)自198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顛覆性的藝術力量。聖塔菲多年以來與數千名藝術家和社區成員互動,培育創造力和促進對話,其使命始終如一:探索當代藝術與社會的交集、提升公眾對藝術的討論、支持處於各職涯階段的藝術家。
從成立之初,聖塔菲的目標就是邀請知名藝術家來此進行為期1個月的駐村計畫。理查德・迪本科恩(Richard Diebenkorn)、約翰・巴爾代薩里 (John Baldessari)和海倫・佛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等著名藝術家皆參與了聖塔菲的成長。聖塔菲挑戰傳統的藝術機構,強調藝術家的聲音,而非過時的標籤。
聖塔菲在1990年代,為來造訪的藝術家提供住宿和工作室,並於1999年找到了永久落腳處,此階段標記著來自本地大力支持,而成就之藝術創作樞紐。
近年來,聖塔菲持續透過藝術探討全球議題,免除來自邊緣社群藝術家的駐村費用,倡導社會正義。這個機構已轉變為藝術家探索重要議題的平台,體現了公平和包容的價值觀。
2018年,聖塔菲藝術設計大學(與聖塔菲藝術學院共用校區)關閉,促使中城藝術聯盟(Midtown Arts Alliance)成立,該聯盟尋求重新開發聖塔菲藝術設計大學舊校區,預計於聖塔菲市區中心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文化樞紐,其使命是透過藝術、設計、教育、服務和企業家精神來使生活更為提升。
聖塔菲展望未來,希望藝術能塑造社會形貌,並促進批判性的公共對話。2020年吸引超過1,500名社區成員,接待來自38個不同領域和21個國家的藝術家,支持當地「故事地圖(Story Maps)研究員」計畫,發起國際聖塔菲藝術學院校友之旅,同時啟用中城藝術聯盟的位址。
聖塔菲在執行長、員工、董事會成員、藝術家和社區成員帶領之下,走過38年旅程,已成為顛覆性的藝術力量典範,不論是在聖塔菲市或其他地方。
聖塔菲每年駐村計畫,鼓勵來自各種背景之本地或全球藝術家參與,該計畫支持處理複雜社會問題、促進個人成長,並貢獻集體努力的創意實踐。
聖塔菲提供獎助金和獎學金,給來自不同背景的對象,以促進跨學科思維和創意探索。這些機會得以實現,皆得益於基金會和政府合作夥伴,如福特基金會、希臘傅爾布萊特基金會、3Arts和中華民國文化部。
資料來源:聖塔菲藝術學院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