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林玉菁

2022年灣園駐村3
2022年灣園駐村1
2022年灣園駐村2
2022年灣園夏季晚宴
2022年灣園駐村 4
2022年灣園駐村 5
2022年灣園駐村其他藝術家及活動 1
2022年灣園駐村其他藝術家及活動 2

林玉菁

駐村地 英國 / 蘇格蘭
藝術村 灣園
補助年度 2020
林玉菁,獨立譯者、策展人與寫作者。熱情在於跨域工藝知識,視工藝為人類與自然力量、歷史遺產與當代靈韻、政治象徵與經濟力量、製作者與製作品的交匯。透過書寫與展覽,交流臺灣、南亞與東南亞之間的文化、歷史與社會相關議題。專注發掘無法發出的聲音,藉以擾動既定視野與思考。

近期工作計畫包含「最安靜的噪音:武裝衝突、政治壓迫與強迫遷徙中的織縫工藝」寫作及策展;「Covid 時空膠囊」線上互動式藝術計畫(印馬臺泰合作計畫);「In Small Things Forgotten and Remembered:臺灣、印尼與緬甸青年世代女性藝術/工藝工作者聯合展」;「口罩之後」(線上展覽);「Thanaka:沙漠之樹(衝突下的緬甸生態多樣性)」記錄短片。

譯作包含《朝聖者的印度》、《珍珠鍊戰略: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野心》、《被隱藏的帝國》、《艾爾多安的崛起》、《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黎凡特:基督教、伊斯蘭與猶太教共存的實驗場》、《直擊緬甸內戰現場》、《南亞文化的霸權》、《榮耀之城.伊斯坦堡》及《業的盡頭-印度青年的憤怒與希望》等。

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英國劍橋大學印度研究碩士;政治大學新聞系。曾任職財團法人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及紅十字會國際聯盟。

駐村心得:
【駐村經驗】
多數灣園駐村藝術家獨立分住在回收貨櫃轉成的帶廚小屋;少數藝術家住在主要建築物附屬住房,兩者之間必須爬上一段陡峭小山坡;兩者都是自炊,自行設法(網路宅配或市區採購)購置食材。灣園駐村計畫重視並尊重藝術家的自主規劃,主要活動有每週一下午歡迎新入村藝術家的輕鬆酒會(多數英國本地藝術家通常只駐村一週),藝術家分享則視意願另行安排。
筆者駐村期間恰逢夏季晚宴及幾項灣園合作計畫的分享會,夏季晚宴為灣園年度盛事,邀請董事會成員、主要贊助機構如Creative Scotland、駐蘇格蘭德國哥德中心的代表、格拉斯哥當地藝術家、學者、文化界人士及當週駐村藝術家,共進長桌晚宴。

這類晚宴是英國社交文化傳統的反映,晚宴前酒會的介紹閒談,晚宴上考量適當背景的座位安排,務必讓賓主盡歡,皆有收穫。由於晚宴賓客並非只有藝術家,同時為了讓藝術家有機會跟更多不同背景的與會者交流,因此座位安排通常都是交錯進行,語言使用自然也是南腔北調。以筆者經驗為例,晚宴上結識的兩位纖維藝術家是館方特地邀請安排。灣園雖是由藝術家主導的駐村計畫,若適當溝通表達藝術家的個別需求,灣園也很樂意協助介紹相關連結。

除了織品與纖維藝術外,灣園支持的多項計畫與所在的自然文化背景,也給予筆者本身計畫之外的多重養分,包含對於帝國擴張海外貿易對在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前帝國的母國與殖民地區域之間的歷史連帶,對當代創作的影響;以及格拉斯哥作為興盛後沒落的工業城,擁有十分豐富的藝術參與社會性格等。

【駐村創作方向建議】
英國灣園實際上是蘇格蘭格拉斯哥市克萊德河匯入大西洋前,一連串峽灣及島嶼中的一個小半島,旁邊就是英國最重要的核子潛艇基地之一,半島另一側也設有英國海軍船艦修繕基地。十七世紀開始,格拉斯哥就以優異的造船技術與產業,成為英帝國及商業對海外擴張的重要基地,兩次大戰期間,此地都是英國海軍基地,因此灣園所在區域擁有深厚的航海傳統。灣園原是私人自然保留區,後來利用小部分區域建立藝術村建築物,然而多數空間仍舊作為自然保留區使用,並未開發。灣園四週的峽灣區域也建立多處人造林,以回應帝國造船傳統濫伐森林所遺留的土地傷害問題。

從灣園發展背景,可以得知館方及蘇格蘭藝術界重視的幾個論述大方向:前帝國區域之間的歷史連帶、去殖民、工業化時代的歷史、全球資本擴張與緊縮造成的在地影響、帝國與工業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作為貿易與工業城市的格拉斯哥、以及地方性。這些歷史性大方向思考,可以為文學及藝術創作者帶來的啟發。

作者:林玉菁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