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黃又文

鄰近 Bryant Park,平日充滿人潮的公共讀書館幾乎不見人影。
超市貨架上的《紐約》雜誌封面:不要驚慌(Don’t Panic)
被高樓大廈包圍的《時間地景 Time Landscape》
介紹《時間地景 Time Landscape》的銘牌
La Guardia Corner Garden圍籬上,掛著許多各種果實種子的展示
2021年11月14日 ISCP開放工作室一景
為來訪的觀眾,介紹我正在進行的線上放映計畫「展演中的身體感」

黃又文

駐村地 美國 / 紐約
藝術村 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
補助年度 2020
黃又文,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曾任職於香港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展覽與共學策展人、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講師,現為獨立策展人。策展研究關注當代社會的多元文化交融、遷徙與移動、地緣政治,以及自然、人類和環境之間的動態關係。

近期策展包括:「尚未到來的世界」(台北當代藝術館,2021)、「後人間世-台灣美術雙年展平行展」(節點藝術空間,臺南,2020,與 Andre Chan 共同策展)、「來至海洋:憑水相逢」(芬蘭Dalsbruk,2019,與 Nina-Maria Oförsagd 共同策展)。曾於美國紐約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西澳伯斯太納藝廊、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進行策展人駐村。

駐村心得:

我在 2020 年 3 月出發至紐約 ISCP 駐村,出行時剛好碰上 COVID-19 疫情大爆發,在異鄉遇上前所未有的黑死病等級大災難,使我的精神和身體面臨極大的考驗,嚴重水土不服,幾經考量後決定先行返回臺灣。經過一年多的準備,2021年10月再次出發。

2021年11 月,我參與駐村單位舉辦秋季開放工作室活動,在我的工作室一側以影像方式播映我正在進行中的計畫「展演中的身體感」;另一側則是我過去策劃展覽的出版物及書寫文章,包含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展的「尚未到來的世界」,我也展出藝術家劉耀中《隔絕過往》(Quarantine the Past) 及林盈潔《咆哮報紙》(Paper roaring news) 的創作書。

開放工作室當天,我煮了藝術家團體-雜草稍慢 Weed Day 從臺北城南和寶藏巖採集雜草所製成的雜草茶,透過這個味道,作為我此行赴紐約研究環境的引言。許多對這香味感到好奇的觀眾,和我分享他們對於茶、自然、植物等個人經驗,也向我推薦建議研究跟參訪的單位。

另外,透過 ISCP 安排的工作室訪問,認識 Art in Public 策展人 Tamsin Dillon,她為我介紹總督島信託基金會(The Trust for Governors Island)首席策展人 Meredith Johnson。紐約市當時宣布將在總督島上成立一個氣候變遷中心,進行一系列氣候變遷的研究,這是我十分有興趣的項目,有幸能認識此領域的專業人士,也為我未來的研究計畫找到契機。

這一趟紐約駐村和以往的經驗十分不同,因為疫情改變了日常,人們已經習慣線上進行各種會議、導覽及工作坊,但仍然渴望有面對面的交流和實體展演。我在紐約所建立的人脈,還需要時間慢慢發酵,在等待的同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持續創作與研究。

作者:黃又文
編譯:英科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