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圖片來源:駐村藝術家 牛俊強

古陵霖

與工作室助理一起工作
在 Open Studio 活動向訪客介紹
Open Studio 呈現作品:《白日夢》和《一夜後》
ISCP Open Studio 沙龍談話
駐村期間創作的《工作室零售》

古陵霖

駐村地 美國 / 紐約
藝術村 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
駐村創作 《一夜後》《白日夢》
補助年度 2017
古陵霖是複合媒體雕塑和裝置藝術家,目前旅居美國。她藉由3D數位製作(digital fabrication)和多媒體素材創造有如白日夢般的作品,穿梭於實體與數位之間。古陵霖擁有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雕塑與複合媒體系學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藝術史及視覺藝術所碩士。

2019年獲得美國奧地利協會藝術獎(全美四位),以及美國奧斯汀烏姆勞夫雕塑及花園博物館雕塑獎。近期重要展覽包括:紐約布魯克林Wayfarers畫廊「Play without Play」 (2018),休士頓鋸木廠藝術中心「Dead Warm」(2020),美國奧斯汀烏姆勞夫雕塑花園和博物館「Off the Map」 (2020) 。

駐村心得:
能在就讀研究所前到紐約ISCP駐村實在是難得的經驗,在紐約這樣多元豐富的城市居住五個月,對我的藝術創作和思考未來藝術生涯規劃有相當大的影響。位於布魯克林的ISCP 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每週有藝術座談,以及不同策展人、藝術家、藝術經紀人來工作室訪問,並有定期到當地或外州藝術機構參訪行程。

駐村期間,我舉辦了Open Studio展覽,展出作品《一夜後》和《白日夢》。 而在駐村結束前,我受邀參加位於雀爾喜(Chelsea)的札哈·哈蒂(Zaha Hadid)大樓的聯展「Time Share」,展題是關於紐約空間狹小之生活經驗。此外,我受到布魯克林Wayfarers 藝廊的邀請,在隔年春天舉辦個人展,展出一系列結合幻想與反應紐約生活經驗的作品。

在這五個月中與如此多藝術工作者交流,讓我有機會用不同角度檢視我的創作,也學習與不同藝術社群互動。自己過去在大學,因專注發展個人風格,較少與外界接觸。出了校園後才發現有很多時間是在與人溝通,需要清楚表達自己的作品。面對策展人、評論家時,可能是因實作與理論上的落差,或是創作與策展的角色不同,明明同屬藝術背景卻可能雞同鴨講。同時,在紐約這樣快速繁忙、求新求變的地方,如何快速有效地闡述創作理念和創造對話空間,就變得相當重要了。在紐約這樣密集的藝術社會的經驗,讓我有更寬廣的視野,也更專注於學習,對於生涯發展也有更清晰的想法,是紐約ISCP駐村給我帶來的長遠且深刻的影響。